分类目录归档:西兴探幽

运河欣赏 | 绍兴的河桥往事

绍兴,古称会稽、山阴和越州,具有2500年的历史,乃河桥之乡。其境内河湖密布,纵横交错,大小河流总长近2000千米,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%以上,桥梁4000多座,其中古桥600余座。流水、小桥、乌篷船构成水乡绍兴一大特色,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。

编辑 | 张宁

发表在 报刊文摘, 西兴探幽 | 运河欣赏 | 绍兴的河桥往事已关闭评论

画画有感 – 民俗画家吴理人西兴之行

作者简介:出生于杭州书香人家的吴理人,是一位中国民俗风情画家,他四十年笔耕不辍,情系钱塘里巷与大运河,用自己的画笔,记录了一幕幕已经消失的杭城民俗风情和运河遗韵。 他出版了《钱塘里巷风情》、《运河杭州风情》、《运河南端市井荟》、 G20杭州峰会特辑中英文《画说运河》连环画和《运河杭州二十四节气民俗画》等几十本书。

发表在 名人西兴缘, 本站寨主, 西兴探幽, 西兴简况 | 画画有感 – 民俗画家吴理人西兴之行已关闭评论

浙江卫视《跟着档案去旅行》走进西兴,探寻西兴古韵

“江上秋风晚来急,为传钟鼓到西兴。”——苏轼的《望梅楼晚景五绝》说的是西兴“东海横秦望,西陵绕越台。”——李白的《送友人寻越中山水》

发表在 报刊文摘, 本站寨主, 西兴探幽 | 浙江卫视《跟着档案去旅行》走进西兴,探寻西兴古韵已关闭评论

运河边上的灯笼之乡

      西兴的灯笼向来有名。灯笼这一照明用具究竟起源于何时,难以考证。点灯笼一定要有蜡烛。我国有蜡烛,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(403—444)所撰《世说新语》里提到的东晋(317—420)初年的一则故事里。那时做蜡烛的蜡用蜂产品提炼而成,成本高,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。东晋画家顾恺之(约345—409)所画的《女史箴图》中的落地高脚灯,看上去还是油灯而非蜡烛灯。到唐朝,蜡烛的应用似乎广起来,朱庆余、杜牧、李商隐的诗中都出现过“红烛”“蜡烛”“蜡炬”等词儿。汉代古诗中说到“昼短而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,句中的“烛”是火把,不是蜡烛。现在有人说春秋时代吴越战争中越军已用灯笼照明,完全出于杜撰。我国从13世纪起懂得养白蜡虫来生产蜡。蜂蜡、白蜡都是昆虫所产,因此,蜡字是“虫”字偏旁的字。笔者年轻时见到市上所售蜡烛,是用从乌桕树籽提解出来的油做成的,外罩一层熔点比乌桕油高的白蜡(含色素)。现在蜡烛全是矿烛,点起来黑烟浓浓,不及桕油蜡烛烟少,不过价格便宜。估计西兴灯笼的全盛时期应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、清两朝。民国以至新中国成立初,有了电灯,灯笼逐渐衰落;“文革”以后,几乎绝灭。 

发表在 报刊文摘, 西兴探幽, 西兴简况 | 运河边上的灯笼之乡已关闭评论

西兴老街低空全景航拍

西兴老街低空全景航拍

发表在 西兴探幽, 西兴简况 | 西兴老街低空全景航拍已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