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献依据:

《越绝书•越绝内经九术第十四》“越乃饰美女西施,郑旦,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,曰:“昔者,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、郑旦,越邦洿下贫穷,不敢当,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。”吴王大悦。《越绝书•越绝外传地传第十》美人宫,周五百九十步,陆门二,水门一,今北坛利里丘土城,勾践所习教美女西施,郑丹宫台也,女出于苎萝山,欲献于吴,自谓东垂僻陋,恐女朴鄙,故近大道居,去县五里。” (越绝书作者,东汉会稽学者袁康、吴平。)

 

《吴越春秋•勾践阴谋外传》“越王……得苎萝山鬻薪之女,曰西施、郑旦。饰以罗榖,教以容步,习于土城,临于都巷。三年学服而献于吴。乃使相国范蠡进曰:‘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,越国洿下困迫,不敢稽留,谨使臣蠡献之大王,不以鄙陋寝容,愿纳以供箕帚之用。’吴王大悦,曰:“越贡二女,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。”(吴越春秋作者,东汉会稽山阴学者赵晔)

故事梗概:

春秋时代末期,吴越相互攻伐。公元前494年,即越王勾践三年,越国战败,越王勾践夫妇及相国范蠡入吴为人质。为人质三年后得到放回,越王卧薪尝胆,生聚教训,图谋报亡国之耻。用谋臣之计,进献美女以惑其志。访得萧山临浦往东四里的苎萝山下施家渡村的农家姑娘美女西施,送到首都绍兴,特地建造一座美女宫,教她学习语文、礼仪、歌舞。三年学成,由范蠡送去吴宫。去时从绍兴经水路到西兴起岸,在西兴的庄亭(唐以后称驿站,地点在今西兴街休闲广场)住宿,沐浴更衣,梳妆打扮,然后到镇西端固陵城外下船;越国官员、百姓和西施故乡的小姐妹都来送行,场面悲壮、热烈、华丽。公元473年,越国灭吴,西施的下落史书没有记载,相传随范蠡入五湖。唐代李白诗《越中览古》:“越王勾践破吴归,义士还家尽锦衣。宫女如花满春殿,只今唯有鹧鸪飞。”隐寓对西施的缅怀、惋惜之情。

 

演出场次设想:

第一场      西施浣纱

布景:幻灯背景—蓝天白云,翠绿葱郁的苎萝山,山麓有民居,山前浦阳江流过。江边柳荫下有河埠石块。

人物:西施及邻女三四人、范蠡及随从两人。

舞蹈:西施及邻女拎竹篮,篮里盛白色纱。以舞步出场,在江边浣纱。

音乐:鸟语花香,流水潺潺的田园轻音乐。

动作:范蠡带随从远远走来,东顾西盼。见西施,惊喜。

以手势神态表示要请西施到国都会稽去。西施允诺,但忸怩作态,邻女拉住西施不放。最终随范蠡而去。幕后齐唱主题歌:“越国君臣谋雪耻,苎萝山下访西施。千金一诺以身许,虎穴龙潭安足辞。”

第二场  教步习容

布景:越国首都美女宫。那时还没有座椅,地上铺竹席垫子,墙上画有抽象的龙凤图案。

人物:西施、范蠡、乐工、舞师、剑师。

动作:范蠡席地而坐,前面有几案。乐工若干人,奏打击乐和吹箫,也有古琴古瑟。西施在舞师引领下出场,教习古典舞蹈。舞师教好后退场;剑师上场,交给西施一把剑,教西施舞剑。最后,范蠡起立,与在场的乐工剑师和西施一起下场。幕后唱清朝学者毛奇龄诗:“教舞宫城艳,吹箫里社思。至今山下水,流出似胭脂。”

第三场  出关赴吴

布景:先是西兴庄亭,古朴轩敞的建筑;后是固陵城关,悲壮雄伟的城楼。

人物:西施、范蠡、武士、文官。在西兴庄亭前从船上起身,武士、文官列队分开,范蠡、文官和宫女搀扶西施上岸。这时的西施,仪态不同于第一场时的质朴天然,已是莲步绰约、风度非凡。

上岸后进入庄亭,排列场面。文种献上越王赐给的宫装礼服,西施收下礼服,转入庄亭纱幕后。

在纱幕后,隐约可见西施沐浴更衣之动态。

西施换上礼服后再转至台前,父老乡亲和小姐妹从两旁拥上,有的羡慕,有的悲切,有的激动。

人群移动,背景也移动,出现“固陵城”城楼的雄姿。

这时音乐达到高潮。摆开祭路神的场面,武士、文官、宫女、乡亲一队一队分别到台前,以舞蹈表示他们送别的感情和报仇复国的决心,祈祷上苍保佑。最后出古陵城城关,舞蹈结束。同时幕后唱尾声歌:“赐浴更衣在庄亭,临江祖道古陵城。罗绮金饰吴宫去,胜过戎装十万兵。”

2003年5月1日

(转自吴云著《三一文存》)

延伸阅读:

勾践灭吴后,西施真的重回范蠡怀抱、泛舟五湖去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