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河走读档案|一座过塘行,那些你不知道的“西兴”
这些遗产点段是如何从总长度100公里的运河沿线景点中脱颖而出的?它们又各自有什么魅力?
运河走读,从档案中带你领略。今日第一期,走进西兴过塘行。
高新技术开发区,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……“新”——大概是 滨江给人们最直观的的印象。
然而滨江区的繁华深处,就有这么一个地方,安静地坐落着,这里是浙东运河的源头。
没有被现代化的妆容遮住了她的历史遗迹,古朴而简单。
西兴,犹如一个被黄土掩埋数年的香炉,清烟已冷,繁华不再。
而这一没有了烟火的“香炉”,才更显真实。
上船下船西陵渡,前纤后纤官道路;
子夜人家寂静时,大叫一声靠塘去!
——(晚清)来又山《西兴夜航船》
一声气势如虹的“靠塘去”,是过塘行留下的遗迹。
▲锺大椿过塘行遗迹
西晋
由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了西兴运河,并出现了特殊行业——“过塘行”。
过塘行,即转运栈,在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之间无法直接行船通航时,专门负责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的货物、人员转运工作。
西晋后
西兴逐渐转变为一个中转码头,并很快发展成一处繁荣的商业市镇,驿站也改以水驿为主。
元代
西兴成为漕粮北运的重要转运点。
明代
由于在西兴中转的船运货物大多需过塘翻坝,过塘行逐渐形成。
清代
处于鼎盛,曾有过塘行72 家之多,从业人员达千人。每家有专门的转运货物类型:负责运送行人与茶叶、烟草、药材、丝绸等各种货物。
1950年后
公路、铁路逐渐发展,西兴市面逐渐衰落。
阿蛮曾在寻迹途中,遇到一位熟知过塘行历史的老人——王根生。
王爷爷是土生土长的西兴居民,对“过塘行”的感情不言而喻。
他一直坚持整理着过塘行的遗迹点,也用手绘的形式,记录下了旧时各个过塘行的所在位置。
▲王根生老人草画图
按照王爷爷的指示,阿蛮沿着官河一路东行,走访了旧时过塘行的几处遗迹点。
1
永兴闸
永兴闸位于西陵社区,今官河路下。
闸,是运河上一个不得不提的“高科技创新产品”。
永兴闸,俗称龙口闸,是当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闸门,可通小船,也可用来调节古运河的水位高低和水质。
▲仅存条石垒砌的闸台和石质闸槽
2
大城隍庙遗址
离永兴闸不远,就是大城隍庙遗址。
▲仅存阶前石狮一对及护栏
这里的大城隍庙尊春秋末期越国大夫 范蠡为固陵城的守护神,他曾与越王勾践在此筑城抗吴。
3
西兴驿
“烟波尽处一点白,应是西陵古驿台。”
转眼就逛到了连“诗人大咖”白居易都描写过的—— 西兴驿。
西兴驿曾名固陵驿,唐时称樟亭或庄亭,五代之后名西陵驿,宋朝名边驿。
相传春秋末年,“四大美女之一”越女西施都曾在这里整妆、待诏入吴。
西施都来过的地方,怎能不来走一遭呢?
老街拾遗
现位于西兴老街口的 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,里面存有西兴居民捐赠的老物件,毛有味道~
▲康熙南巡图
▲珍贵的老照片
▲清朝象牙称
▲民国石狮子
出了陈列馆之后,隔壁就有一户人家,门口坐着一位老人。老人已经103岁高龄,他说平常没事,就会坐在门口看着官河发呆。
透过老人的眼睛,似也能看到数十年前乌篷船在官河上迎来送往~
寻遗所见
这里的安宁,其他地方难寻。
路上行人寥寥无几,在此居住的也几乎都是老街坊邻居,抬头低头见的,自然十分熟悉。
老人们的生活也大多平静而且只需满足基本生活需求。
西兴古镇虽然古老,但绝不与世隔绝。
只要往外走几步就有小饭店,商店,大厦,还有地铁站,公交站,想去哪里想买什么那都不是事儿。
相比闹市区,这里出门有繁华,归家有安宁。
西湖晓蛮腰微信运营 柯伟/视频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