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起点–杭州滨江区“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”

在 杭州 滨江区,有个西兴过塘老街,是个码头,浙东运河,到这里下船,再转运到钱塘江,所以说叫“过塘”,有些商铺,就叫“过塘行”。
有个说法,“浙东唐诗之路”,就是从这里出发的。一边是“西兴街”,挨着河道建的房子,一边是“官河路”,房子和河道之间有一条道路。
老建筑,还有几个,都是“前店后舍”,就是一栋建筑前面是商铺,后边是住房。
有晾晒的鱼、香肠、鸭子、鸡、猪肉等;没有什么商业开发,还有住户,还有一户在办丧事,有和尚在念经超度。
有几处老古迹,但是大部分都没有了,剩下一些建筑基础。
走到头是风情大道,中间还穿过固陵路、西兴路。

龙图庙桥

过去自己开车去过一次,走了一圈,一直到头,这次是坐地铁一号线过去的,到西兴站下车,再走过去不远就到了。还路过一个“龙图庙”,不知道是不是与包公包龙图有关系?

龙图庙

西兴老街历史文化街区

西兴街

西兴老街当然要去走走,这里能感受到老底子当地人的生活,寻找到一份闲适、一种回忆。

老街长长的、窄窄的,两旁的房子逼仄而来,抬头看,不少老房屋檐前还保留着老底子的瓦当和滴水(建筑学上,在窗台或者阳台下,为防止雨水等室外水直接沿阳台、窗台流下而侵蚀墙体,而在阳台、窗台下边缘设置的内凹形构件,叫滴水)。

现在,很少有年轻人住在这里,只有白头发的老一辈还坚守着没有抽水马桶的日子。

铁陵关遗址

什么都没有了。

每户的大门上都有一个“家训”,每家每户都不一样,还是很有特色的;但是感觉是组织开展的,不是自己家族的、历史的形成的。

永兴闸

永兴 闸是当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闸门,但不通船,主要用来调节古运河的水位高低和水质。

闸门遗址位于官河西头。那天,我们在现场看到,水闸大约5米宽,闸门已经没有了,但闸门的凹槽还在,能看出来,是双闸门。

西兴街孙宅

粉墙黛瓦,斑驳的墙面,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。

城隍庙

西兴过塘行码头

在官河尽头,一座不石桥上立着两只 石狮 ,一只张着嘴巴,一只闭着。

当年过塘行生意红火时,客来物往,竟昼夜不歇。晚清来又山《西兴夜航船》一诗写道:“上船下船西陵渡,前纤后纤官道路。子夜人家寂静时,大叫一声靠塘去。”

浙东运河图

浙东运河,其实是大运河的一部分,经过钱塘江与京杭大运河相接,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,东晋时期挖通,南宋建都时,成了重要水上漕运 通道 ,至今仍发挥着航运作用。

浙东运河及其故道,由西兴起,一路往东流经 绍兴 至 宁波 ,与海上 丝绸之路 相连,长约276千米。

主要包括:西兴运河、 山阴 故水道、虞余运河、慈江-刹子港- 西塘 何、甬江、姚江等河段。此外,还有几条重要支线、城河和人工引河河道。

作为浙东运河的源头,西兴运河挟江河交汇要塞,自古市廛繁盛。当年萧绍平原上的丰裕物产,就是通过此经钱塘江再从三堡入京杭大运河,然后一路北上,源源不断供给京城。

因为很多货物运到钱塘江货船前,要先卸下来,所以在西兴诞生了很多“过塘行”,相当于现在的“物流中心”。

据《西兴镇志》载:自清末至民国时期,西兴共有过塘行72爿(pán,量词,指商店、田地、工厂等)半,挑夫、船夫、轿夫、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,是名震 江南 的货物集散中心。

那时的西兴,旅馆、饭店比比皆是,舟车辐辏,万商云集。

这72爿半过塘行的经营范围也有大体的分工,有的专卖酱油,有的专卖荔枝干等南北货,有的专卖药品……其中有家孙家汇过塘行,专卖黄鳝。黄鳝有季节性,不能常年卖,一年差不多也就开张半年,所以称半家。

俞任元过塘行

西兴老街“俞任元过塘行”已列入 杭州 市历史建筑,是清末传统木构院落式建筑,反映了西兴地区特有的过塘行历史。

“世界遗产”标志

古塘桥

专题陈列馆

没有开放。

官河路

屋子桥

这是座老桥。

西兴街汪宅

官河桥

关帝庙

古资福桥

社区办公楼

走到这里就回返了。前面就是“风情大道”了。

仓桥

西兴驿旧址

西兴驿,历史上就是“驿站”,类似现在的招待所,加上邮局等功能,还有传递公文的场所。
已经没有什么建筑物了,只是剩下一些 石柱 子,立在那里,有几根已经成为住房的立柱。

西兴驿,古诗里经常提及,白居易就写过“烟波尽处一点白,应是西陵古驿台”。

这里主要负责过境官员的食宿,也接待赶考的书生和客商。

“庄亭”,也是现在的建筑。

西兴老街

此条目发表在浙东唐诗之路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