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西兴过塘行

康熙南巡图 (康熙南巡图)

康熙南巡图

(康熙南巡图)

编辑 讨论

《康熙南巡图》是王翚、杨晋等于1691到1693年创作的宫廷绘画作品。该画作是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。
2018年10月08日,沈阳故宫展出镇馆之宝《康熙南巡图》。 [1]
中文名
康熙南巡图
作    者
王翚、杨晋等
画作类别
宫廷绘画
卷    数
共12卷
规    格
每卷纵67.8cm,横1555~2612.5cm
材    质
绢本
创作时间
1691-1693年
创作年代
清代

作品内容

编辑

发表在 报刊文摘, 西兴过塘行 | 康熙南巡图 (康熙南巡图)已关闭评论

西兴镇(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)

西兴街道原属浙江省萧山市,1996年划归杭州市滨江区。该镇地当钱塘江渡口,隔岸与杭州相对,又为浙东运河起点,水陆交通便利。古代在此设渡置驿称为西兴驿,为商旅聚集之地。元、明、清又置有盐场。今仍为浙赣铁路线上重要的商业市镇。
中文名称
西兴镇
所属地区
浙江省杭州市
面    积
1492.26平方千米
人    口
32582人

历史沿革

滨江区西兴街道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北。初名固陵,六朝名西陵,五代吴越改今名。宋置镇,清废,习惯上仍称镇。地当钱塘江渡口,隔岸与杭州相对,又为浙东运河起点,水陆交通便利。古代在此设渡置驿,为商旅聚集之地。元、明、清又置有盐场。今仍为浙赣铁路线上重要的商业市镇。
1996年,经省政府批准,从5月1日起,当时的萧山市浦沿、长河、西兴三镇划给杭州市西湖区(后单独建为滨江区)。5月24日,西兴镇的东湖、杜湖、湖头陈三村仍归萧山市,属城厢镇。区划调整前,萧山市地域面积为1492.26平方千米,三镇划出面积为72.04平方千米,占全市的4.8%,调整后全市实有地域面积为1420.22平方千米。萧山四至为:东界绍兴县。西界富阳市和滨江区。南与诸暨市分界。西北界杭州市滨江区。北界江干区、余杭区和海宁市。

西兴老街

千年古镇西兴,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自板桥至铁岭关,长约1500米,宽1.6米至2.5米,与浙东运河平行,旧时坊肆栉比,商贾云集。店铺以二层楼屋为主,前店后河,踏步接桥。建于明清时期的屋子桥、仓桥(已改建)、资福桥等古桥横跨运河,小桥流水人家,粉墙黛瓦街巷,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。

交通要道

西兴自古繁华。老街依江临水,又扼干道要冲,占据交通之利。2500年前,这里为钱塘江古渡,是南北人员往来、东西货物交易的重要“渡津”,设有固陵驿,为越国都城会稽至吴国都城姑苏的必经之地,车马驰奔,舟楫川流,成为“萧山最古老的集市”。西晋时,这里是浙东运河的起点,成为沟通南北、连接两浙的交通枢纽,朝廷官吏、商贾文士往来不绝,东西物资在此吞吐,街市兴旺。
到了唐代,西兴成为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入口,文人墨客、官宦名流,吊古赏景、观潮吟诗,多汇于此。民国《萧山县志稿》称:西兴“据钱塘要冲,两浙往来一都会。”五代时,西陵设镇,因是边防要地,故设捍江营,有500余人守卫。宋室南渡以后,西兴、长河与京城临安(杭州)隔江相望,大批北方人口南下,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,推动了农业、手工业、商业的发展。

制造作坊

西兴街上,制造作坊林立,打铁作、篾刀作、油漆作、箍桶作、裁缝作、豆腐作、香烛作、冥作等行业生意兴隆。各种车担浮铺穿梭于弄巷之中,喧闹不绝,街市繁荣而民殷物丰。元代萧山学官赵子渐这样描述道:“西陵通南北之商,古驿候往来之使;亭灶课煮海之程,乡民羡湘湖之利,或蚕丝以资生,或力田以输赋”(《萧山赋》),一派水乡的繁盛景象。
到了明代,商品经济开始繁荣,大量的农产品被加工制造成商品,西兴一度成为茶叶、烟叶、土布、海盐等商品的集散地,官府在此设盐课司,向盐商征税,成为“浙东第一关隘”。萧山县令王世显这样评价道:“西兴,浙东首地,宁绍台之襟喉,东南一都会也。士民络绎、舟车辐辏无虚日。”(《西兴茶亭碑记》)清朝前期,康乾南巡,浙东运河得到大规模的疏浚与整治。
康熙二十八年(1689)康熙帝绍兴祭禹,归途驻跸西兴;乾隆十六年(1751)),乾隆帝绍兴祭禹,途经西兴,诗吟《西兴》。这些,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兴的经济繁荣和发展。清末民初,随着近代资本的发展,西兴老街成为浙东地区著名的活水码头。1903年,杭州—西兴—萧山—绍兴电话开通,有中转货物的过塘行六七十家,拉客运输的黄包车(人力车)500余辆,茶店32家,大小店铺近200家,其中傅孟芳、田记成等16家的花米烟叶地货行初具规模;赵顺昌、悦昌、潘正大等12家的南货店货源充足;大来、杨永和诸家的棉百店,颇有经营特色;汪德义、王恒裕的酒酱店,裕丰、徐锦昌的油烛店,延春堂、万寿山的国药店等等享誉四乡。
此外,酒店、饭店、旅店、小吃店隔街相望。每日清晨,四乡农民进市交易,湖头陈的鱼虾螺蛳,沙地上的土布竹笋、箬帽、菊花、诸山的橘子、杨梅等水果,琳琅满目,充盈街市,时人谓之“万商云集,市容繁华”,是西兴的鼎盛时期。

西兴灯笼

西兴沿江多风,客商投宿,夜间需要照明用具,“西兴灯笼”便应运而生,一到晚上,满街灯笼高挂,若“天上的街市”一般。以后,“西兴灯笼”畅销省内外各地,做灯笼成为一种行业。
民国《萧山县志稿》载:“灯笼,西兴相近各村妇女皆以此为生,有广壳、香圆、单丝、双丝、方圆、大小便行诸品,通销全省。”2007年,西兴竹编灯笼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西兴灯笼将重放异彩。浙东运河的兴衰,就是西兴的兴衰。
民国十五年(1926)二月,萧绍公路(萧山至绍兴)通车;民国二十年(1931)七月,杭江铁路(江边码头至诸暨)通车;民国二十六年(1937)九月,钱江大桥铁路层通车;同年十一月,萧甬铁路(萧山至曹娥)通车。汽车、火车的开通,首先受到冲击的,便是浙东运河的运输业,货、客运输日趋减少,过塘行门前冷落,与之相应的茶坊酒肆、饭店旅馆少人问津。
1940年,日寇占领西兴,商民大多转移,店铺相继歇业、倒闭,浙东运河几乎封航。抗战胜利后,虽烟叶、棉花、米、南货、油烛等业恢复较快,龚耀记、童炳记香烟业一度号称“西兴烟王”,但随着运河功能的丧失,西兴商业雄风不再。浙东运河与西兴成为“昨日记忆”。

发表在 西兴过塘行 | 西兴镇(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)已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