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兴板桥的东面,有一个村子名叫石门塘(旧社会门牌上写作日门塘),分为东西两部分,东面的是东石门塘,西面的是石门塘。靠河浜一块较大的平地叫做祠堂基,可以摊十多张簟皮,割稻时,乡亲们都在那里晒谷。我小的时候,就住在东西石门塘,石门塘是我的故乡,是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。

要说石门塘的来历源于宋朝,小时听父亲讲,我们王家祖先是岳飞的部将王贵的子孙,金兵入侵,宋室偏安江南,建都临安,河南河北均入敌手。文官武将都将家眷迁到江南,我们王家先到诸暨,又从诸暨搬来在此定居,并建立了王家祠堂(后来被长毛烧掉成了祠堂基)。据老辈讲,石门塘在王家鼎盛时期有十兄弟每隔半里建一个门塘,一直造到老岳庙接牢,所以正确的说,石门塘或日门塘都不对,应该叫“十门塘”。我们的祖先是武将,最大做到兵部尚书,原来祠堂里就挂着“尚书第”的匾额,王家也出孝节烈女,立过好几座牌坊。但太平天国一场战乱,把门第与祠堂统统烧光,连连抢救只保存了两座就成了东西石门塘,原先是石砌门塘,沿河有石砌道地,祠堂前面还有戏台,对着王家浜。从陈家弄南边河道分了岔,一条向南一条向东,上有座小石桥,船进此桥,就是王家河了。渔船进来捕鱼,要自觉送上几尾给河的主人吃,否则,船也不让它进来,因为这是王家私河。王家原来是大人家,有良田千顷,直至山边,但因一次某太太出行路遇萧山父母官,因自仗祖上功德,对知县礼节不到,知县发怒叫衙役抓去惩办,从此就打官司一直打到皇帝殿上沸油捞秤砣,官司才打赢,但为了打通关节,花了大量银子,将田产变卖光了。官司赢了家业都损失殆尽,这位捞秤砣的太太,一只油炸过的风干手,当时用剑砍下,保存起来,给后代留作纪念。我们王家门第还开了一爿王子丰过塘行,专过扇骨,西兴仓桥下街东面有个叫扇骨场的地方,就是堆放扇骨的。可见当时纸扇的盛行。据说杭州王星记扇庄就是我们王家开的。

王家祠堂在解放前,还有几亩祠堂田,谁要耕种,就由谁家在清明节祭祀祖先,并邀请族人大吃一顿。当时我家因穷,种着几亩租田,但对祠堂田却不敢问津,因要摆上几桌酒席请大家吃一顿,实在请不起,所以轮着了也让别人去种,情愿不要。

从太平天国太平军焚毁祠堂与庄园过后,王家逐渐败落,王姓子孙也逐渐减少,后来石门塘地基都卖光,变成坟地,到我们出世后,族房里只剩下三、四户人家,东石门塘全住外姓人,西石门塘只有我父辈三堂兄弟,连板桥下街的王子丰过塘行也住了另一房子孙。

作者:王国仁